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麦套玉米高产主攻方向及栽培措施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3-04-03 

  沈强云      研究员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

  2013年4月3日
  提要
  麦套玉米发展概况
  套种方式及模式
  小麦产量目标及主攻方向
  小麦玉米共生期管理技术关键
  麦收后玉米田间管理
  麦套玉米增产主要措施
  麦套玉米的发展概况
  宁夏历史上小麦习惯单种,在1970年以后,才在灌区推广玉米种植。麦套玉米种植模式的成功推广,解决了玉米播种时的墒情不足问题,促使灌区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成为灌区小麦的主要种植模式,面积达150多万亩。1990年前后,“麦套玉米吨粮田种植模式”的研究,将2行玉米带型改为3行玉米带型,使得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两作产量接近或超过吨量。
  麦套玉米
  1、解决积温不足:“二季不足、一季有余”。
  2、保证口粮自给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作物。
  3、保证耕地不落荒。
  4、作物间合理搭配、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当前生产条件下两种模式:
  城市近郊模式即小麦及麦后复种;
  边远地区:套种。
  近年来对麦套玉米研究进展
  新型套种模式
  适宜种植的小麦、玉米品种类型
  控释肥应用
  两行模式、参行模式适宜区域
  套种条件下的全程机械化
  套种与小麦、玉米单种经济效益比较
  套种的好处
  1.立体利用空间,连续利用时间,协调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是对天然生态系统成层性的模拟;
  2.用地养地相结合:禾本科—豆科;套种,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保持水土;
  3.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4.利用边行优势;
  5.增加作物的抗逆能力:使农田生态系统复杂化,作物群体的抗逆性增强。
  适宜的带型选择
  生产上麦套玉米的小麦种植带型主要是12行小麦带型,近年来为了便于机械收割,新型播种机也有14行小麦的带型;为了便于小麦收获后在麦带内复种青贮玉米或进行小麦良种的繁育,也有20行小麦或国营农场便于大型机械作业种植的24行小麦的带型。可见,选择什么样的带型种植,需根据生产日的、便于机械化作业,节省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小麦的行距
  小麦采用宽窄行种植利于中后期群体的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和增强群体的抗倒伏抗病能力。通常宽行采用0.17m的行距,窄行采用0.08m的行距种植,较0.125m或0.15m的等行距小麦种植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对于12行宽窄行种植的小麦,其带宽即麦带两个边行小麦间的距离应为1.32m。
  适宜的玉米带宽
  玉米种植的带型生产上主要以2行或3行玉米的带型较多。2行玉米的适宜带宽为0.7m, 即玉米行距小麦行的种植距离为0.2m,,玉米行间距为0.3m。试验结果表明,套种玉米行与小麦行间距离需保证0.18m以上,才能使玉米前期的生长受小麦的影响最小。3行玉米的种植适宜带宽为0.9m, 即玉米行距小麦行的种植距离为0.2m,,玉米行间距为0.25m。近年来,为了在麦套玉米中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也有将3行套种玉米的带宽由0.9m增加到1.0m,即即玉米行距小麦行的种植距离为0.2m,,玉米行间距为0.30m,以减小玉米边行对中间行的影响,达到增产的目的。
  适宜的种植模式
  由于套种的小麦与玉米采用不同的带型种植,其带比差异是很大的,直接影响到小麦、玉米亩播种量、施肥量的确定,也决定着小麦、玉米最终收获的产量。因此,生产上便于技术分类指导,提出了“122”、“123”、“203”等种植模式。“122”种植模式即12行小麦套种2行玉米,是宁夏灌区二十世纪70年代引入玉米种植、最早采用的种植模式。进入90年代,随着灌区麦套玉米“吨粮田”的研究与推广,提出并推广了“123”种植模式,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套种玉米单产。
  带比与小麦的合理密植
  不同种植模式,其带比差异是很大的,小麦与玉米的带比,“123”模式为0.57,“122”模式为0.66,“143”模式为0.61,“203”模式为0.70。生产上通常套种小麦亩播种量为20kg至25kg,由表12可看出,其密度远远高于小麦单种时的适宜种植密度35~45万基本苗/亩。在此需强调,生产上套种小麦的播种密度几乎近于单种小麦分蘖消涨时最高总茎数的密度,因此需通过小麦自我调节来实现最终的群体,这种“大群体、小个体”的习惯栽培其实不利于套种小麦的高产。
  套种玉米的合理密植
  1)适期播种。适宜的播种期在4月5日至4月15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时播种。
  2)播种时需双粒或单双粒播种,在玉米4叶一心至5叶一心时坚持间定苗。
  3)适宜的播种密度应根据选用大穗型或密穗型品种来确定。沈单16号、宁单11号等大穗型品种适宜的套种密度在3800~4000株/亩;辽单565、郑单981等密穗型品种的适宜套种密度在4200~4500株/亩。
  两作均衡增产
  “123”模式即总带宽2.4m,其中小麦带宽1.4m,种植12行小麦,玉米带宽1.0m,种植三行玉米。小麦设计亩密度42万;玉米设计密度5050株。
  “244”模式即总带宽4.0m,其中小麦带宽2.8m,种植24行小麦。玉米带宽1.2m,种植4行玉米,玉米宽窄行播种(中间行宽40Cm),距边行及行距各为0.25m,株距0.18m。小麦设计亩密度38万;玉米设计密度4115株。
  “122”模式即总带宽2.10m(ck),其中小麦带宽1.40m,种植12行小麦。玉米带宽0.70m,种植二行玉米,玉米距边行为0.20m,株距0.18m。小麦设计亩密度42万;玉米设计密度4010株。
  其结果:“122”模式、“123”模式、“244”模式小麦产量分别为307.68、309.51、352.47kg/亩;玉米产量分别为:538.6、607.7、442.8kg/亩;两作合计产量分别为:846.28 、912.31 、727.47kg/亩。以“123”模式两作产量最高。
  小麦产量目标及主攻方向
  套种产量:350kg以上
  主攻方向:
  生产上,多年来以宁春4号形成的高产栽培技术,通常以一苗一穗的途径来获得高产,高肥力田块以促分蘖成穗、协调穗粒关系,争取“增穗增粒保重”的途径获得高产。在一般田块上,以保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稳定千粒重的途径获得高产。因此,宁夏灌区生产上春小麦以宁春4号形成的高产栽培途径为主蘖并重型途径栽培,较为适宜目前的品种特性、土壤盐渍化及灌溉条件下后期易因多风雨、病虫害等灾害造成倒伏,通风透光差、群体结构不合理、病虫害重等不利环境因素。
  目前育成的春小麦新品种,宁春50号,有宁春4号的血缘,为宁夏“十二五”主推小麦品种,建议适宜的栽培途径可参照宁春4号高产栽培进行。
  基本苗
  春小麦500kg/亩以上的适宜基本苗数变化范围较大,在10~40万基本苗/亩范围之内,但随着密度的增加,总茎数明显增大,接近80万茎数时,个体与群体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因此春小麦高产群体的适宜总高总茎数应控制在80万左右,增取收获穗数达40万穗/亩,即一个主茎带一个分蘖,通过分蘖穗和无效分蘖形成的养分及根系来促进保穗保花增粒的栽培目的。
  氮磷肥适宜的基施量
  宁夏引黄灌区的土壤多为灰钙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0.1~0.2g/kg,碱解氮30~60mg/kg,速效磷20~30mg/kg,PH值在>8.0。由于灌区土壤为石灰性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磷肥易在碱性的土壤环境下被固定,形成难溶性磷酸盐,而使磷肥的利用效率很低,灌区磷肥的利用效率不到20%;加上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差,因此为提高磷肥的利用效率,提出:磷肥通过耕翻深施,最好配合有机肥混匀施入,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提高磷肥的利用效率;高磷土壤(有效磷含量>80mg/g)的田块也可隔年施磷。种肥施磷若以磷酸二铵做种肥,一般适宜用量在7.5~10kg亩。氮肥的施用分层施效果较好,即结合秋季耕翻,秋施部分氮肥,增施有机肥;春耕或春耙田时再在耙前撒施适量的氮肥,氮肥用量应占小麦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2/3。
  在大田生产条件下,适宜的氮肥基施量为9~12kg/亩;磷肥的适宜基施量为8~10kg/亩(P2O5)。
  农家肥与配方施肥
  近年来,配方施肥在农田培肥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由于通过复混或复合的方法,将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矿物质按照土壤养分的特点、供肥能力及作物的需肥规律进行混配,可最大程度地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同时由于复合肥料养份的缓慢施放,可保证小麦生育后期不脱肥,减轻早衰和后期干热风的危害。
  追肥
  春小麦苗期追肥应结合头水追施,视苗情而定,一般适宜追施量尿素在10到15kg/亩。复合肥不宜做追肥施用。
  播种
  适宜的播种深度应在3.5cm左右,播种太浅则播种质量差、浮籽大,断垄或出苗不匀,田间分蘖多,群体不宜控制。播种过深,则易造成苗弱,分蘖少,不能获得壮苗。
  播种时期:早播可获得高产,而播期晚于3月20日,减产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在灌区2月中下旬,受高压气流的影响,易形成明显的“小阳春”现象,利于抓住时机,施肥整地,以便能在2月25日前后播种。早于2月25日,通常由于土壤化冻较浅,整地质量差,且施肥后距播种时间太紧,肥料不能完全散开,而易造成重则烧籽,影响出苗,轻则烧苗,影响壮苗。适宜的播种时间应掌握在顶凌播种,即土壤尚末充分解冻,种子种在距地3~5cm的冻土上。银南通常2月25日至3月10日较为适宜;银北也不应晚于3月15日,否则易造成土壤解冻,反潮而影响播种质量。
  灌水
  春小麦适宜的灌水时间应与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相一致,即幼穗开始分化时,二棱期前后灌头水追肥、药隔期前后灌二水、抽穗前后灌三水、籽粒乳熟期灌四水。依据春小麦的需水规律,1水保营养器官的生长,满足二棱期小麦小穗分化及植株生长对水分的需求;2水保头水和二水,争取穗数;3水保证抽穗扬花时小麦生长的水分临界期;4水为小麦正常的灌溉需水。可看出春小麦3水产量最高,4水较为接近,主要是6—7月分有一定的降雨,可缓解小麦后期对水分的需求。
  化控防倒
  在春小麦二棱期前后喷施多效唑对防止小麦徒长,防倒效果较为显著。适宜亩用量为25g左右/亩。用量不宜过大,否则造成小麦株高过分抑制,影响产量。多效唑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细胞的纵向生长,促进其横向生长,因此对缩短基部节间,增强后期抗倒;促进分蘖发生,争取壮苗效果较好。
  生产上的施用可结合小麦头水前化学除草,与除草剂混用,可节省人力,达到除草与防倒同时进行。
  小麦主推技术
  稻茬麦深耕培肥技术
  精播壮苗增产技术
  化学除草、化控防倒技术
  水肥高效技术
  病虫害早防统防技术
  具体措施
  土壤与耕作
  创造高产的土壤环境,是小麦高产的关键。首先,应及时清茬、平田。田面的高低不平,直接影响小麦的灌溉质量,高处常常由于缺水而受旱,影响收获产量。应在冬灌前和播前适时平田。②、在前作收后及时深耕晒田,夏茬田要求在伏时耕完头遍,秋茬田随收随耕,立土晒垡,以熟化土壤,并且结合耕翻,秋施有机肥、磷肥效果较好。③适时冬灌,耙耱整地,创造最佳的土壤水分条件。冬灌后应适时耙地保墒,创造松散而具有一定厚度的干土层,以减少蒸发。④立春后,于午后顶凌采用交叉耙耱,以求深耙和碎土,并创造上干下湿的土壤条件,以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并为顶凌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一方面决定于整地质量,同时也决定于播种机械质量。生产上,由于播种机械使用时间长、机械老化等种种原因,造成浮籽大、播种深浅不匀、下种量不准等问题,直接影响播种质量。提高播种质量,应选择好播种机械及机手,要求播种行走平稳、下种量精准、行直行匀、浮籽小;小麦带型便于机械收割;播种密度适宜,备种必须选用发芽率在95%以上,纯净度99%的小麦种子;播种时种肥以磷酸二铵做追肥效果最好,但亩播种肥应在7.5~10kg为宜,种肥过多常常会造成轻则烧苗,重则烧籽,影响出苗率。
  合理施肥
  氮肥追肥一般占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3,且在小麦头次灌水时施用肥效最高。后期施氮易造成小麦贪青晚熟,易受后期干热风危害,增产效果较小。因此,小麦的施肥原则应为:稳氮增磷,适当补钾;氮肥合理运筹,分层巧施、磷肥结合有机肥深施,以满足小麦全生育期对氮磷钾肥的平衡需求。多年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适宜的施氮量为16~21kg/亩,施磷量8~12kg/亩,施钾量3~6kg/亩,适宜的N:P2O5:K2O的比例为:3:2:1。
  高产田水分管理
  灌水是春小麦群体合理调控的核心。“头水早、二水晚,三水四水洗个脸”较形象地描述了宁夏灌区春小麦的灌溉制度。三水的灌溉时间可掌握在:4/25,5/10,6/5;四水的灌溉时间可掌握在4/25,5/10,5/25,6/15。生产上,套种小麦为了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一般在6月25日前后灌麦黄水,“明浇小麦、暗浇玉米”。 
  群体调控的关键指标
  春小麦高产依据成穗特点:以一苗一穗为主,争取部分分蘖成穗。合理群体构成为:亩保基本苗35~40万,最高总茎数80~90万,亩收获穗达到40~42万;
  群体的光合生理指标:叶面积指数(LAI)分蘖期为0.41~0.42,拔节期为3.67~3.76,抽穗期为5.58~6.99,腊熟期为1.51~1.64;干物质积累(kg/亩)分蘖期为20.6~22.9 ,拔节期为167~177,抽穗期为631~644,腊熟期为1407~1417;群体平均生长率:(g.M-2d-1)分蘖至拔节期为10.58~11.35 ,拔节至抽穗期为33.28~33.71,抽穗至腊熟期为31.34~31.50;净同化率:(g.M-2d-1)分蘖至拔节期为6.94~7.63 ,拔节至抽穗期为6.54~7.22,抽穗至腊熟期为8.76~9.79。
  小麦玉米共生期管理技术关键
  协调小麦与玉米生育进程
  小麦二水前后及时防治小麦白粉病
  小麦抽穗前后“一喷3防”,进行综合防治小麦蚜虫、玉米粘虫、玉米螟、红蜘蛛;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
  协调小麦与玉米生育进程!
  重在玉米田间管理
  选择适宜品种、播期以及苗肥、穗肥、粒肥的合理比例。
  玉米品种选择
  大穗型
  正大 12号
  宁单11号
  沈单21号
  强化“一播全苗”技术
  (1)掌握合理的播量,一般亩播种量3-3.5kg。
  (2)玉米播种深度要适当,一般播深以5-7厘米较为合理。播的过深,因胚芽顶土力减弱,造成“窝黄”现象,影响全苗。而播的过浅,因墒情不足种子难以萌发。
  (3)必须安全使用种肥。玉米遇氮素肥料即失去发芽能力,所以施用种肥要注意安全,一般亩施三料磷肥或磷酸二铵10~12.5kg。较安全的施肥方法应该选用下列两种方法:其一,开沟点籽点肥:在播玉米的同时,先播种子,然后在两穴玉米之间施一小撮肥料。其二,开沟施肥:在玉米行的旁边先开沟将肥料均匀撒入然后再开沟播种玉米。
  (4) 重踩籽,严覆土。在人工开沟播籽后立即用脚重踩种子,使之紧贴湿土层,再覆土踏实。
  (5)播种过程力求快速,尽量减少“跑墒”。
  适当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
  套种种植的品种最适宜的密度是4000~4500株/亩,收获穗保证3800~4200穗/亩。以免种植过稀不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养分和阳光,虽然单株生长发育良好,穗子大,籽粒饱,但亩穗数不足,难以高产。相反,如果种植过密,虽然每亩穗数增加了,但因通风透光不良,严重抑制了单株的发育,形成空杆、倒伏、穗小、粒轻,也不能高产。
  早间苗、定苗
  应掌握三叶间苗,五叶定苗的原则。坚决改变不定苗的习惯作法。
  适时中耕
  要求早中耕,多中耕,以促进根系生长。尤其麦套玉米,前期由于小麦连续灌水,土壤板结严重,透气性差,土壤氧气缺乏,苗易发黄、发紫,影响根系发育,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要适时中耕。麦套玉米应在小麦灌头水、二水后,待地表稍发白,就应该分别进行中耕。中耕掌握的原则是行中间深,苗旁浅。
  施好苗肥
  玉米自出苗至拔节期主要增重器官是叶,此期施肥主要作用是促进叶片的增长,保证有较大的光合面积,为壮秆大穗打好基础。套种玉米追施苗肥适宜的时期是:银北地区一般在5月20日前(小麦灌二水时)。银南灌区在5月下旬到5月底。合理的施肥量是亩施尿素7.5~10kg。切不可过量,以免促的过猛,使玉米高度过早过多的超过小麦,反过来对小麦造成遮荫,影响小麦产量。
  施好拔节肥,灌足拔节水
  灌区玉米6月10日前后进入拔节期,此时玉米由单纯的营养生长转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阶段,即不但要继续长根、茎、叶的生长,而且还要进行雌雄穗的分化。这一时期主要是决定穗长、穗行数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水肥供应充足与否直接决定着穗的长度和小花数的多少。如果水分、养分供应不足,即使以后营养条件改善,也不可改变穗小粒少的状况,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因此,玉米应在6月中旬(大喇叭口期),结合小麦灌麦黄水,重施穗肥。其施肥量应占总施肥量的55%~60%,一般亩施尿素25~30kg,以保证玉米幼穗分化期对水肥的需求。
  麦收后玉米田间管理
  合理施粒肥
  合理灌水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推迟玉米收获期
  合理施粒肥
  玉米开花受精后,即进入籽粒灌浆阶段,营养物质的吸收虽不及抽穗前快,但仍需要吸收一定的养分。因此,要根据情况合理补追化肥。如果抽雄后,叶色淡绿,可亩施尿素7.5~10kg,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止茎叶早衰,制造和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向籽粒输入,促进灌浆,增加粒重。
  合理灌水
  小麦玉米共生期间的灌水同小麦(4月底-5月初、5月中下旬、6月中旬),麦收后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上旬各灌1次水。尤其7月中旬在玉米抽穗开花期仍对水分反应较敏感,此时玉米缺水会使发育受到抑制,雌穗花丝抽出时间延迟,不仅会导致雌、雄穗花期不遇,而且使花粉和花丝生活力降低,影响受精。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对于小麦的三病一虫实施一喷多防,一次性喷药达到多重防治效果,同时发挥机防队联防作用,减少重复防治和农药成本;
  玉米主要是加强玉米粘虫、玉米螟、玉米叶螨的预测和防治。
  适时收获小麦,推迟玉米收获期
  小麦的成熟期相比于过去总体上提前了,要不失时机及时抢收,以避免7月上旬末至中旬雨天的影响,减少不应有的产量损失。
  近几年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一般生育期较晚,且活杆成熟,即使在蜡熟期后营养物质还可以继续从茎杆中向籽粒输送,使其更加饱满和充分成熟,收获过早将造成减产。玉米成熟的标志是,从外部性状上观察,果穗的苞叶和叶子发黄、变松变硬,具有光泽。较为适宜的收获期是9月下旬-9月底。
  麦套玉米增产主要措施
  选用优质高产小麦、玉米品种
  小麦上省种省肥、适时肥水促控;早防、综合防治病虫害;
  玉米上“一播全苗”、及时间定苗、协调两作共生矛盾;合理施肥、灌水;推迟收获等;